在古代,冬節曾是一個隆重的日子,在周朝,就有利用「冬至」日郊祀祭天的記載,又因為周曆的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,因此,周代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,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,才把元旦和冬至分開,因此,也可以說:過「冬節」是自漢代才有的。漢代甚至在冬至前後,從皇帝到百官都停止辦公,全部休假來慶賀這個日子呢!

Q、您知道冬至為何要吃湯圓?

A、以下是相傳冬至吃湯圓由來台灣民間故事,人們就選擇冬至這天作為牠的生日!

冬至的湯圓,俗稱冬節圓,吃冬節圓台灣習俗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,在習俗中吃過冬節圓就代表又增長一歲了。冬節圓要作紅、白兩色,另外 再作如雞蛋大的湯圓紅白各六,內包糖料、花生粉等,稱為「圓仔母」。拜過祖先的冬節圓,照例要粘貼一兩顆在門扉、窗戶、椅桌、床櫃等處。 據說,這些冬節圓給小孩吃,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。

冬至吃湯圓的由來: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呢?

冬至的英文是Winter Solstice。

在冬節的前幾天,家家戶戶都要準備應節的祭品,除了一般的祭品外,還有「圓仔(湯圓)」。

湯圓是中國人很早就製作發明的一種食物,在古時候稱為「牢丸」或「粉圓」,是糯米製成的一種食品。

最早,吃湯圓沒有一定的時間,宋朝以後,開始在元宵節吃湯圓,明清以後,開始有人也在冬至時以湯圓祭神祭祖,因而成為應節的食品。

在冬至前夜,先把糯米浸水,用石磨磨成米漿,壓榨水分,成為「圓仔棲」,然後動員全家大小把它搓成糰子(俗稱圓仔),分為紅、白兩種,紅的是用「紅花膏」染成。

週日, 06 十一月 2011 00:17

冬至吃湯圓:吃湯圓宜輕食保健康

冬至湯圓種類繁多,營養師提醒,五顆湯圓等於一碗飯熱量,四十顆小湯圓約為一碗飯熱量,民眾享受美食之際,也勿必重視健康為首要。
據營養師報導,傳統芝麻、花生湯圓,一顆約有七十大卡熱量,一碗五顆湯圓約「一碗飯」,約含醣類四十五公克、蛋白質五公克及油脂十五公克,加上一湯匙的油及少量的餡,約計三百五十大卡;沒有包餡的小湯圓一顆(約三公克)平均約七大卡的熱量,四十顆約等於一碗飯的熱量。

vegtrends banner 02

訂閱素食列車網電子報

素食列車網:搜尋文章